80年前,中华民族历经14年艰苦卓绝地浴血奋战,以惨痛的代价赢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80年后,中华大地虽炮声不再、国泰民安,却凝聚起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抗战精神战鼓不停、号角不断,在祖国大地久久回响。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工作岗位上发扬光大。

牢记屈辱历史,不忘深重苦难。难忘白山黑水间的奋起抵抗,难忘卢沟桥畔的呐喊呼喊,难忘南京城里的惨绝人寰,难忘台儿庄外的枪林弹雨,难忘狼牙山上的悲壮豪情……从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到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再到野蛮疯狂的掠夺破坏,这一桩桩、一件件,虽经80年历史冲刷,却始终是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伤口。如今山河虽安,但心中不能没有狼烟。牢记历史是为了明晰来时路,不忘苦难是为了警醒世间人。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屈辱历史,不忘深重苦难,以史为鉴,奋发图强,避免重蹈覆辙,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砥砺前行,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明天,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传承赓续精神,躬身民族复兴。如今的我们,国家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经济欣欣向荣、社会和谐稳定。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强敌环伺的外部情况、蠢蠢欲动的敌对势力,都在警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风高浪急常有、艰难险阻常在。“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赓续伟大抗战精神,躬身民族复兴,勇立时代潮头,搏击惊涛骇浪,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时代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时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以“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笑看“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最终“长缨在手缚苍龙”,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和平发展,更需岗位建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党员干部作为推动和平发展的中坚力量,更要在岗位实践中筑牢和平根基。在乡村振兴一线,要带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深耕产业、改善民生,让群众在安居乐业中感知和平温度;在改革攻坚前沿,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破解发展难题,用高质量发展夯实和平底气;在基层治理岗位,要秉持“枝叶总关情”的初心化解矛盾纠纷,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涵养和平土壤。和平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岗位当战场、把职责当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奋勇争先,用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实绩为和平发展添砖加瓦,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新郑市委组织部  鲁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