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掠过澳门路环岛,日升昌工业集团花地玛堂区生产基地已飘起甜腻的黄油香。配料师正用电子秤精确计量新西兰安佳黄油(误差必须控制在0.5克以内),这是「逅夫人」曲奇酥脆度的关键密码。在这个看似传统的食品车间里,澳门「1+4」经济多元发展战略正以最具体验感的方式落地生根。

政策东风下的澳门产业新机遇

2023年11月,澳门特区政府正式公布首个全面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 《规划》明确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澳门的特殊优势,把握国家发展机遇,围绕「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按照特区「二五」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有效落实「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努力构建符合澳门实际、适度多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根据这一政策方针,澳门特区政府「一站式」营商服务为日升昌提供了强力支撑:从工业准照到出口编码,消防局、经科局等部门主动上门指导,印证了《规划》中「政策、人力、财力多管齐下」的承诺。

400年殖民史的质量信仰

清晨9点30分,日升昌生产总监的配方本上记录着精确到克的原料比例:新西兰安佳黄油、德国乳粉、巴西坚果……这些全球顶级食材的碰撞,并非简单的风味叠加,而是澳门400年中西交融历史的味觉凝练。

在澳门花地玛堂区生产基地,烈火烤炉的温度误差需控制在±1℃,鸡蛋称重精确至0.5克。生产总监的味蕾是质量的最后防线,这种近乎偏执的「手工业精神」,直击工业化生产对食品灵魂的消解痛点。为还原纯正葡式风味,日升昌集团毅然放弃添加剂,将产品保质期缩短至5个月,包装上「0添加」三个字,成为对工匠信仰的无声宣言。

生产车间内,锃亮的设备与「爱祖国、爱澳门」的标语相映成趣;观光走廊悬挂着「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的彩色字画。这种质量苛求背后,是澳门回归后本土企业的身份自觉。

文化译码者的野望 撬动内地与澳门深度融合

手信在澳门不仅是食品,更是文化符号。日升昌以杏仁饼、澳门老桃酥、葡式牛轧糖等75个品类为载体,将「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战略具象化。2024年,集团通过央企中石油昆仑好客的2万家便利店网络,构建起「加油站5分钟消费圈」,精准触达4.2亿车主的高净值人群。

更关键的是CEPA协议提供的「0关税」红利:依托粤港澳大湾区AEO互认机制,「逅夫人」产品通关时间缩短40%,72小时即可经港珠澳大桥覆盖长三角。相较欧美竞品受困于跨境物流,这种「澳门制造+内地管道」的魔幻混搭,形成了降维打击优势。

日升昌生产的不是零食,是澳门400年殖民史的舌尖博物馆。

当同行仍陷于「澳门传统」叙事内卷时,「逅夫人」以「中葡文化译码者」破局:在产品层面‌将核桃酥融入葡式烘焙工艺,蜂蜜梅饼结合岭南果脯技法;在管道层面,借力澳葡国际集团的跨境贸易网络,同步布局电商与内地办事处等。

乘着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东风,定位「中葡之桥,澳门制造」的澳门日升昌工业集团携旗下「澳门垕夫人饼家有限公司」「澳门赢酒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品牌「逅夫人」曲奇饼、核桃酥、澳门赢酒等多品类澳门手信,进军内地市场的行动,恰是澳门「国家所需、澳门所长」战略的微观实践。

当消费者撕开印着葡式花纹的包装时,咀嚼的不仅是酥脆的黄油曲奇,更是一个城市通过美食完成的自我叙事——从殖民记忆到回归荣光,从产业多元到文化自信。这场以手信为支点的商业远征,或许正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甜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