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月份以来,河南多地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抗旱保秋成为当下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省长王凯深入南阳淅川县和邓州市调研,着重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全力做好抗旱保秋各项工作,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市委书记王智慧也深入内乡、镇平调研,指出要加强抗旱调度,努力把旱情影响降到最低,奋力夺取秋粮稳产丰收。这一系列指示,为我们应对旱情、保障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秋粮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比重大,当前又正值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抓好抗旱保秋工作,对于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然而,今年防汛抗旱形势严峻复杂,旱情给秋粮生产带来了极大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抗旱保秋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面对旱情,各级政府积极行动,一系列抗旱保秋举措正有力有序推进。水利部门科学精准调度水源,区分河库灌区、井灌区、丘陵山区不同情形,采取调水引水、应急打井、购置抗旱设备等措施,千方百计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在内乡县,相关部门紧急调配水源,通过渠道引水和泵站提水等方式,为干涸的农田送去“及时雨”,确保农作物能够得到有效灌溉。农业农村部门推动专业技术力量下沉一线,强化指导服务,组织动员群众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灌溉和田间管理。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讲解科学灌溉技巧,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特点,指导农民合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同时传授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知识,助力农作物健康生长。气象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为抗旱保秋提供精准气象服务,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缓解旱情。多部门协调联动,形成了抗旱保秋的强大工作合力。

科技在此次抗旱保秋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高标准农田里,智能滴灌系统、移动式喷淋设备等科技利器大显身手。这些设备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和农作物生长需求,精准地进行灌溉,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无人机巡航测墒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无人机高空监测,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农田的土壤墒情数据,为科学抗旱提供有力依据,让农业生产不再“靠天吃饭”。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抗旱保秋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部分地区水利设施老化,灌溉能力不足;抗旱资金投入压力较大,一些偏远地区在购置抗旱设备、打应急机井等方面存在资金缺口;旱情的持续还可能引发病虫害等次生灾害。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完善抗旱保秋工作。政府应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投入,提升灌溉保障能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用好抗旱救灾资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抗旱;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提前制定防控预案,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抗旱保秋,人人有责。广大农民朋友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投身到抗旱保秋工作中来。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充分利用现有水源,节约用水,提高灌溉效果。同时,密切关注农作物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农技人员咨询求助。社会各界也应积极行动起来,支持抗旱保秋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抗旱保秋是一场硬仗,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要以省长王凯和市委书记王智慧的指示精神为指导,坚定信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做好抗旱保秋各项工作,奋力夺取秋粮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让中原大地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