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工作连接着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肩负着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守护群众消费安全的重要职责。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锻造一支敢于担当、能做善成的市场监管队伍,既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这需要我们以“想干事”的自觉校准方向,以“能干事”的本领夯实基础,以“敢干事”的担当破解难题,以“干成事”的实效回应期待,在市场监管一线书写忠诚与担当。

扶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郭法亮在党课学习中阐述《锤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本领和自觉 》

一、厚植“想干事”的初心自觉,把“要我监管”变为“我要监管”

市场监管的本质是为人民监管市场,“想不想干事”的核心在于是否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作为市场监管卫士,要始终牢记“监管为民”的初心,将政治忠诚融入监管全过程,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谋划工作,在维护市场稳定、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安全中找准定位。要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懈怠思想,主动把监管责任扛在肩上——看到过期食品要主动追查来源,发现虚假宣传要及时介入查处,遇到特种设备隐患要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只有从“要我监管”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监管”的主动作为,才能在日常巡查中多一份细心,在风险排查中多一份敏锐,让群众感受到市场监管的温度与力度。

二、锻造“能干事”的过硬本领,把“不善监管”变为“善于监管”

市场监管领域广、专业性强,从食品药品安全到知识产权保护,从价格监管到特种设备监管,每一项工作都考验着监管人员的综合能力。“想监管”更要“会监管”,这需要我们既懂政策又通实务,既守底线又善创新。要向书本学法规,吃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让监管执法有法可依、精准规范;要向实践学技能,在农贸市场检查中练就能快速识别伪劣产品的“火眼金睛”,在企业车间巡查中掌握特种设备运行的风险点,在网络交易监管中学会追踪虚假宣传的隐蔽线索。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挑战,比如针对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社区团购中的价格欺诈等新问题,既要“充电”掌握数字监管技术,也要“放电”在实践中检验监管成效,让监管能力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扶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开展食品执法检查

三、涵养“敢干事”的担当精神,把“畏于监管”变为“勇于监管”

市场监管往往要面对复杂矛盾和利益纠葛,敢不敢较真碰硬,直接考验着监管卫士的担当。在违法违规行为面前,要敢于“亮剑”——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黑作坊”,不姑息迁就;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不视而不见;对破坏公平竞争的“潜规则”,不退缩回避。在风险挑战面前,要勇于“上前”,掌握化解防范风险主动权;重大活动保障中,冲在一线筑牢食品安全防线;面对突发市场乱象,第一时间介入处置,不犹豫、不观望。这种“敢干事”的担当,不是鲁莽冲动,而是基于对法规的敬畏、对群众的负责,在坚守原则中彰显监管的刚性。

四、锤炼“干成事”的执行效能,把“应付监管”变为“实干监管”

市场监管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获得感上。“干成事”就要杜绝“纸上监管”“口号监管”,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真问题。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针对食品安全“痛点”,推进“明厨亮灶”全覆盖,让群众吃得放心;针对药品安全“难点”,加强处方药监管,堵住监管漏洞;针对消费维权“堵点”,畅通12315投诉渠道,让维权更高效。要注重精准发力:对小微企业,在监管中融入服务,指导规范经营;对重点行业,强化常态化巡查,防患于未然;对新兴领域,创新监管方式,既包容创新又守住底线。要压实责任链条,从日常检查到案件查办,从风险研判到隐患整改,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用钉钉子精神把监管工作做细做深,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市场监管的战场没有硝烟,却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每一名市场监管卫士都应以“想干事”的自觉校准初心,以“能干事”的本领夯实基础,以“敢干事”的担当直面挑战,以“干成事”的实效践行使命,在维护市场秩序、守护民生安全的征程中,锻造成为敢于担当、能做善成的合格卫士,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市场角落。(河南省扶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