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0日,“人工智能背景下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土木工程施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成果创新实践交流研讨会在信阳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206会议室圆满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与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据悉,这项课题入选为2023年度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周峰介绍了课题的申报背景及其重要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领域,一场以“研究性教学”为核心的课堂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展开。AI不仅重新定义了教学流程和师生互动模式,更通过数据驱动、个性化学习及跨学科融合,深刻推动教育从“知识灌输”向“能力构建”的转变。
信阳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BIM模型
AI与土木工程施工研究性教学的融合,既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范式迁移,更是科研与教学范式的双重变革。传统课堂的“灌输—练习—测试”模式正逐渐被AI驱动的“探究—协作—创造”新范式所替代。AI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个性化推荐机制与智能分析功能,正将“因材施教”从教育理想转化为生动实践,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从问题生成到实践探究,从单向传授到协同共创,AI推动着课堂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纽带”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深刻转型。
利用AI算法预测项目施工成本和进度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刻变革传统工科教育模式。信阳师范大学以土木工程专业为试点,其研究性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将AI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于施工课堂教学中,重构传统教学场景、重塑研究性学习模式,全面推动“教—学—研”全链条升级,为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开辟全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