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7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寻水溯源,河脉探索”沿黄地区文化传承与数智调研实践队走进河南省鲁山县,以“水润中国”为专题,开展黄河文化探寻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当地村民、科普黄河知识,触摸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感受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刚进入陈楼村,实践队员便遇见了李奶奶。“年轻时哪敢想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哟!”老人坐在院子里的台阶上,在实践队员的询问下回忆道,“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咱那沙河一涨水,两岸庄稼全淹了。俺们白天挖河筑堤,晚上点着煤油灯补衣裳,就盼着水稳点、收多点。”奶奶摩挲着手上的老茧,讲述起村民们手挽手在洪水中加固堤坝的往事,浑浊的河水漫过膝盖时的冰凉,与如今随处可见的渠水潺潺灌溉良田的温润,在奶奶的叙述中形成鲜明对比。
深入村庄,实践队员又在另一位郑爷爷的带领下,见到了路旁果园里的储水箱,从村庄横穿而过的溪流,以及最新的打井储水罐。回到家,郑爷爷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你看这张 1975 年的照片,河滩全是荒沙;再看现在,政府修了水库、种了果树,沙土地变成了金土地。”老人特意翻出珍藏的《鲁山县水利志》,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当地治理淮河支流沙河的历程:从 “水来土掩”的被动防御,到 “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系统治理,再到如今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科学理念,字里行间都是人与黄河和谐共生的探索。
“每一块河岸的石头都在诉说奋斗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此次鲁山之行,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黄河文化不仅是流淌千年的历史记忆,更是激励当代人守护生态、奋勇前行的精神动力。